歡迎您來到紹興寫字樓網(wǎng)!
000
當(dāng)前位置: 北京寫字樓網(wǎng) >> 新聞中心 >> 全國 >> 新聞詳情
導(dǎo)讀: ???有一則有趣的帖子叫《為什么人類一直在刷新世界上最高的建筑?》。我們對待人生也是如此,想著受到更高的教育,擁有更高的學(xué)歷,爬到更高的位置,獲得更高的收入……從來只是一門心思往上看,不會往下看往
有一則有趣的帖子叫《為什么人類一直在刷新世界上最高的建筑?》。我們對待人生也是如此,想著受到更高的教育,擁有更高的學(xué)歷,爬到更高的位置,獲得更高的收入……從來只是一門心思往上看,不會往下看往左看往右看,于是在朝九晚五的徘徊中,疲倦了、憂郁了、"鴨梨山大”了……
認真地做著"光鮮”的小白領(lǐng),為了一紙月薪幾千塊的合同抱怨現(xiàn)實與理想太遠時,不如想象大洋彼岸的洛陽大叔正坦然地在華爾街門口賣著肉夾饃,日賺800美元,荷包飽滿,又有成就感。
賺多少這件事
羨慕快遞小哥的幸福生活
趙陽28歲行政
"掙著賣白菜的錢,操著賣白粉的心?!边@句在網(wǎng)絡(luò)上傳了許多年的老話,頗顯夸張,但也表達了不少早九晚五的上班族的心聲:每日每夜地為老板干活,自己卻陷入了越忙越窮的尷尬境地,而更可怕的是漸漸耗盡了工作的熱情和生活的激情。
相比之下,我是多么羨慕快遞小哥的工作啊。前不久,一直合作的快遞公司寄丟了一份老總的重要文件,領(lǐng)導(dǎo)讓我聯(lián)系了一家新的快遞公司。因為是我跟快遞公司接洽,熱情的快遞小哥老送件或者取件,總是會到我的位置上打個招呼,如果我有空,還會熱情地跟我聊上幾句。就這樣,一次又一次的只言片語讓我整合出一個對他的印象:初中畢業(yè),因為家里窮沒繼續(xù)上學(xué),當(dāng)同齡人在繼續(xù)上高中、上大學(xué)的時候,他已經(jīng)開始在社會上摸爬滾打,各種又苦又累的臨時工都做過。當(dāng)時特別自卑、迷茫,覺得自己沒學(xué)歷,不像同學(xué)都成了白領(lǐng),自己卻找不到人生的方向。
不過,他現(xiàn)在明顯已經(jīng)走出了這段迷惘的狀態(tài),不少同事都說每次他一走進來都如一股撲面而來的春風(fēng),笑容滿面、步伐輕快,偶爾還小聲哼著歌,一副非常享受當(dāng)下工作狀態(tài)的樣子。他也時常驕傲地對我說,現(xiàn)在找到了目標,每個月掙的錢幾乎是我月工資的兩倍,而且逢上電商旺季,他的收入輕松破萬,這樣努力工作幾年,也能買房成家,以后做自己的生意。聽著他的自豪"宣言”,一對比自己的工資條和工作狀態(tài),我都恨不得轉(zhuǎn)行去做快遞員了。
插一句:收入破萬的快遞小哥已不是一個兩個,每天坐在1平米寫字間里的我們最羨慕的,其實是他們每個人風(fēng)風(fēng)火火的氣勢和自信滿滿的笑容。也許奔走在自己的幸福之路上,就是這種笑容。
享樂這件事
自由就是擺個小攤想干就干
聶飛30歲IT
即便不情愿也不得不加班,不得不跟氣場不合的人打交道,身在職場,時常會有身不由己的無力感。聽到不少朋友也如此抱怨,人人都希望能有一份"能自己做自己主人”的工作,有個哥們比較犀利地說:"那就辭職去擺攤唄,看看一句英文不會的洛陽大叔在美國大學(xué)門口把肉夾饃賣得風(fēng)生水起?!甭犉饋砗軐?,但是有勇氣去實現(xiàn)的人又有幾個?
但我有個朋友還真就辭了工作,擺起了燒烤攤。放棄了早九晚五的辦公室生涯,在夜半街頭的煙熏火燎里跟生蠔和雞翅打交道,我們一面佩服他的勇氣,一面暗自打賭他絕對熬不過多久就會重返職場。然而,他擺了一年多燒烤攤,每天都樂樂呵呵的,用實際行動證實曾經(jīng)的離職不是意氣用事。
我們一幫朋友下班之后,時常去幫襯他的生意,眼看他從一個職場小白領(lǐng),變成頗具"江湖氣息”的夜攤小老板,我們還挺羨慕他的。擺個小攤,想干就干,想收工就收工,時間的彈性完全由自己把控。隨著回頭客越來越多,他的收入也還過得去。又有錢又有閑,不擺攤的日子,他還能來個短途旅游,日子過得令人艷羨。
不過我最羨慕他的還是他的工作能遇到各種有趣的人,不用像在職場上在意關(guān)系,合得來的客人就能多聊上幾句,邊烤串邊談天,他總是能聽到不少有趣的故事,工作不再那么因目的明確而枯燥乏味。更幸運的是,他熱情地跟客人聊天,還"聊”到了女朋友。像我們這種天天跟程序打交道的碼農(nóng),工作中接觸女性的機會少得可憐,如何能不羨慕他呢?
插一句:擺攤有擺攤的苦,開店容易守店難,也許并不如主人公說的那么理想化。但人生貴在勇氣,想法頗多,能不能真正做出自己的選擇才是關(guān)鍵。做自己想做的事,總歸比較快樂。
成就感這件事
刨刨鑿鑿地找到了勞作的樂子
方鈺34歲自由職業(yè)
中國式的家庭教育似乎總是在一面宣揚"職業(yè)不分貴賤”之類的訓(xùn)條,又在用"望子成龍”的心態(tài)脅迫孩子的人生。說白了,父母的家教就是不能瞧不起那些做粗活的人,但是對于自己的孩子,絕對不能去做粗活,否則就是"有辱家門”。記得年紀尚小的時候,我曾經(jīng)對父親說長大了想去賣冰糖葫蘆,結(jié)果遭到父親訓(xùn)斥:"沒出息!”
因為一向溫柔的父親突然厲聲斥責(zé)給我的印象太深刻,接下來的二十幾年,我一直沒讓他失望。學(xué)習(xí)總是班上最拔尖,考進名牌學(xué)府,然后出國留學(xué),歸國后就職于大公司,花了8年時間從一個小白領(lǐng)晉升到高層。父親每每在人前提到,都是相當(dāng)驕傲。但在我的內(nèi)心,這些并不能讓我感到一點成就感,因為我生活的軌跡是父輩的理想,并不是我的。
終于有一天,我厭倦了。一部叫《街角洋果子店》的日本電影觸動到深埋心底的夢想,蒼井優(yōu)飾演的女主角在一家甜品店,做出了令挑剔的食評家和孤僻的客人信服的甜點,更重要的是找到了生活的快樂。這讓我想起了小時候那個賣糖葫蘆的"理想”。在父親嚴厲反對下,我還是做了一回叛逆的"不孝女”,毅然辭去了體面的工作。我并沒有踐行兒時的理想,去街頭賣糖葫蘆,而是跟著一個做創(chuàng)意家居的朋友,干起了木工活。雖然沒有了可觀的薪水,但是我在一堆木料里找到了工作的樂子。日日與魯班尺、墨斗、刨子打交道,從剛開始的陌生新奇,到能較為熟練應(yīng)用,到能用它們在木材上實現(xiàn)自己的創(chuàng)意,這份強烈的成就感是我在辦公室里不曾體會到的。
插一句:《尋路中國》的作者何偉在中國并非以美國記者的身份,而是一個時而拿著1000元工資在涪陵助教的英文教師,時而在北京住著廁所不通的租屋,給各大報紙歸檔的剪報員。職業(yè)身份并不妨礙他去觀察生活,并得到切實的快樂。
編輯: